身坐书斋,心怀天下:南京十二中高二年级疫情研究性学习(历史篇)

作者: 开云平台网址 | 发布时间: 2020/5/22 10:39:55 | 7566次浏览


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卫健委:部分新冠肺炎有望在4月进入试验阶段。

那么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鼠疫、霍乱、天花、非典和禽流感都是怎么结束的呢?

霍乱、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这两样病毒和人类纠缠了千年之久。每次爆发就是一场灭顶之灾。1817年至今,霍乱总计爆发了7次,仅仅是中国人的死亡就达到了1300万人,全球死亡人数保守估计为1.4亿人。鼠疫就更恐怖了,历史上它曾有过三次大爆发。第一次发生在东罗马帝国总死亡人数达到了1亿多人。第二次爆发于中世纪的欧洲,这个疫情差点让整个欧洲消失。第三次爆发与末世纪的云南,这次鼠疫全球死亡人数至少在1200万以上,仅仅是在中国死亡人数就达到了300万。保证干净的水源的就能控制霍乱。随着抗菌药物的出现,鼠疫已经可以被治愈。

天花与鼠疫和霍乱不同,天花是人类真正战胜的病毒之一。1980年之前的几百年,得了这个病的,很少有活下来的。天花的消失得益于一位医生的偶然发现。到了18世纪,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生,挤奶工得了牛痘但从来没患上过天花。受到启发后,天花的疫苗出现了,由此,人类开始了天花病毒的反击战。

非典最终走向的局势胶着结局,因为没有研究出来有效的药物,医护人员只能采取最古老的方式,隔离。然后随着气温的回升,非典自己就不见了。

猪流感在一战期间导致整个欧洲死亡了2500万人,后来蔓延全球,人类开始被这种病毒所困扰。2009年,墨西哥突然间爆发大规模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发生之后迅速向全球蔓延。后来猪流感被称为甲型H1N1流感,被看作是季节性流感的一种。100年了,人类没有搞定它。

幸运的是,和病毒斗争那么多年,我们的技术和经验都在发展。不幸的是,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自然的可怕。那么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真正教会了我们什么?它提醒我们,生命是彼此相连的,影响一个人的事情也必定会影响另一个人。它提醒我们健康是多么的宝贵,如果我们不珍惜生命,当然会生病了。它提醒我们,生命是短暂的,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互相帮助,特别是老年体弱的人。它也提醒我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病了,我们应该迫切地去关注森林的砍伐率。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的家生病了。

我们要记住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学会从历史教训中学习,纠正我们之前犯的错误。最后我要感谢那些默默奉献的医生,他们是我们和病毒细菌之间的屏障。

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卫健委:部分新冠肺炎有望在4月进入试验阶段。

那么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鼠疫、霍乱、天花、非典和禽流感都是怎么结束的呢?

霍乱、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这两样病毒和人类纠缠了千年之久。每次爆发就是一场灭顶之灾。1817年至今,霍乱总计爆发了7次,仅仅是中国人的死亡就达到了1300万人,全球死亡人数保守估计为1.4亿人。鼠疫就更恐怖了,历史上它曾有过三次大爆发。第一次发生在东罗马帝国总死亡人数达到了1亿多人。第二次爆发于中世纪的欧洲,这个疫情差点让整个欧洲消失。第三次爆发与末世纪的云南,这次鼠疫全球死亡人数至少在1200万以上,仅仅是在中国死亡人数就达到了300万。保证干净的水源的就能控制霍乱。随着抗菌药物的出现,鼠疫已经可以被治愈。

天花与鼠疫和霍乱不同,天花是人类真正战胜的病毒之一。1980年之前的几百年,得了这个病的,很少有活下来的。天花的消失得益于一位医生的偶然发现。到了18世纪,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生,挤奶工得了牛痘但从来没患上过天花。受到启发后,天花的疫苗出现了,由此,人类开始了天花病毒的反击战。

非典最终走向的局势胶着结局,因为没有研究出来有效的药物,医护人员只能采取最古老的方式,隔离。然后随着气温的回升,非典自己就不见了。

猪流感在一战期间导致整个欧洲死亡了2500万人,后来蔓延全球,人类开始被这种病毒所困扰。2009年,墨西哥突然间爆发大规模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发生之后迅速向全球蔓延。后来猪流感被称为甲型H1N1流感,被看作是季节性流感的一种。100年了,人类没有搞定它。

幸运的是,和病毒斗争那么多年,我们的技术和经验都在发展。不幸的是,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自然的可怕。那么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真正教会了我们什么?它提醒我们,生命是彼此相连的,影响一个人的事情也必定会影响另一个人。它提醒我们健康是多么的宝贵,如果我们不珍惜生命,当然会生病了。它提醒我们,生命是短暂的,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互相帮助,特别是老年体弱的人。它也提醒我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病了,我们应该迫切地去关注森林的砍伐率。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的家生病了。

我们要记住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学会从历史教训中学习,纠正我们之前犯的错误。最后我要感谢那些默默奉献的医生,他们是我们和病毒细菌之间的屏障。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瘟疫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于我们的历史之中。随着中国大陆的疫情逐渐好转,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同时,不妨看一看,在落后的社会的生产力的古代中国,中国人民又是如何抗疫的呢?

中国自进入封建制度社会之后,而随之建立的生产关系——“小农经济”,却是一个相当脆弱的体系,极易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而崩溃。不仅如此,在劳动力价值尚不昂贵的古代中国,劳动力资源虽十分廉价,但必不可少。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对瘟疫的爆发十分重视。《中国古代疫情流行年表》记录1840年以前就有826条记录,并且其中有不少疫情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过重要影响。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孙刘联军,背后就有重要影响因素——瘟疫。《三国志》载:“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而在明末清初,1641—1643年北京连年大疫:“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疫情甚至导致北京守城军队严重缺额,于是在李自成农民军进攻时一触即溃。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甲骨文中,就有例如卜辞有“疾,亡入”的记载,意为不要接近病人,可能因为得的是疫病;《周易》一书出现了后世常用的“豫(预)防”一词。用药物来干预疫病的做法也开始出现,而《山海经》则载有熏草等7种药物;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了秦代对患麻风的犯人进行安置的机构,而汉代则有在瘟疫流行时收容和医治平民的机构。《汉书》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个就类似于我们现在在建的方舱医院和定点收治医院。并且,随着中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古代政府的措施也逐渐科学化。汉代开始主动施药干预疫情,并专门腾空舍第隔离患者,集中治疗。并且官方会派遣中央医官巡诊,为疫区和患者免费施药,这几乎成为抗疫的惯例。疫灾高峰期的魏晋更是设计了许多理性的防疫机制,达官贵胄皆要隔离防疫,即便有碍日常政务运转。京师甚至可以“废朝”。在疫情频发之际,隔离已然成为定制;而在隋唐时期,主动防疫的体系更加健全,中央设太医署主管医政,包括疫情防控,每年根据时令准备伤寒、疟疾及金疮之药,与疫苗和药物研发有些类似。地方则更不落后,贞观三年(629年)令诸州治医学,开元十一年(723年)更具体要求诸州各置医学博士一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甚至详细到各州按人口比例配置医生,十万户以上州置医生20人,万户以下置12人。这种类似与现在的社区医院的设施,在当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宋时,大量的官办养病机构如病坊的涌现,可作临时隔离之所。同年,朝廷设立太医局卖药所,下设和剂局和惠民局。和剂局统一生产药品并定价,谨防假冒和囤积,惠民局则在疫期无偿施药。除了中医传统的“柴胡制药”外,朝廷还会直接给出药方指导防疫。同时,亦采用“以毒攻毒”的中医防疫理念,最典型的如治疗天花。明末清初即将天花患者的痘痴研粉吹入健康人的鼻孔中,使其感染并获得免疫力,称为人痘接种术。康熙曾下令“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又据清朝俞正燮《癸巳存稿》载:“国初有查痘章京,理旗人痘疹及内城民人痘疹迁移之政令,久之,事乃定。”可见康熙对天花疫灾防控之力度。18世纪末谢清高《海录》回忆道:“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清朝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边境检疫制度。这一点对面临大量境外人口流入的中国,也是一个不错的示例。

与医疗救治相配套的是,皇帝会减免赋税,或录囚大赦天下,或祷告斋戒祈福,可谓既问苍生又问鬼神。官府为保证疫区生活,更会开仓放粮、调配物质救助。朝廷则缩减开支,杜绝行乐,过紧日子以抗疫。

尽管中国的疫情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我们仍不能松懈,人类从未真正消灭过瘟疫,所以我们应从每一次疫情中吸取教训,为下一次疫情的到来做好最充分地准备。


历史的海洋

13新冠肺炎如洪水汹涌而下来势汹汹,又如上帝给予我们的一次随机测验,我们措手不及却又坚强地挑起重担,我们惶恐不安却又坚定信心,我们饱受折磨却又始终在路上。我忍不住发问:我们为什么会如此顽强?中华民族的命运坎坷而艰辛,是一位位先哲与学者呕心沥血,用智慧,知识与赤子之心,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带领中华民族克服万难,铸就辉煌。我想,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使我们顽强,更是他们身上的历史使命感与奉献精神使我们顽强!

在这次 “大考”中,我们难以忘却中国共产党有条不紊的领导,难以忘却医护工作者奋斗的姿态,更难以忘却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研发疫苗的汗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再次奔赴战斗前线,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使命与奉献是84岁的他一生的追求,也是千千万万科研人员的追求。我们从过去走来,中华民族从历史走来,仰望历史的星空,无数星星熠熠生辉,他们用生命点亮天空,照亮前路。而今,他们的精神不朽,我们会在开拓者开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顾方舟先生就是这些闪亮星星中的一颗。20世纪50年代,中国暴发脊髓灰质炎疫情,多地有病亡案例。顾先生临危受命,负责研制疫苗工作。经历艰难的研发过程,疫苗初步诞生,但还须经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疫苗才得以推广。冒着瘫痪的风险,他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过去后,他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然而,他的眉头却锁得更紧了。因为他知道成人大多本身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这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那么,找谁的孩子做实验呢?望着进展至此的科研他咬了咬牙,毅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实验。在顾先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这些初为人母的年轻人,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着对国家、对科学的热爱。这是科学史上值得记载的壮举,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辉煌史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顾先生在晚年谦逊地评价自己:“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顾先生用一生践行“使命与奉献”,挽救了无数儿童的性命,消除了社会的恐慌,为新中国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顾先生这样舍己为人的民族脊梁,才能数千年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新中国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甘于奉献的人,才能够焕发生机、蓬勃发展。

现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控制住。当我们去回想这段难忘的抗疫经历,除了说一声真挚的感谢,我们是否会忘记中国各行各业人员的努力?我们是否会忘记世界各国及组织的支持?我们是否会忘记前辈们无声而有力的鼓励?

我们绝不会忘记!

因为有你们,有你们做榜样,我们将不怕黑暗!

因为有你们,有你们做榜样,中华民族将战胜黑暗!

因为有你们!



新中国预防接种发展历程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对新冠病毒疫苗,人类也是十分迫切其早日诞生。

接种疫苗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预防和控制疾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天花、麻疹、白喉、猩红热、鼠疫、霍乱、伤寒、痢疾等等病毒都曾肆虐一时,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为了战胜各种病毒,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研制了各种疫苗。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疫苗在中国经历的发展轨迹

起源:世界上通过免疫预防疾病的实践最早起源于中国。1727年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记载,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安徽太平县首创种痘法。

张璐《医通》(1695年)记载痘衣、痘浆、旱苗等法,并指出其“始自江右,达于燕齐、近者遍行南北”。此法后传至欧洲各国,导致牛痘接种的发明。经过多年的努力,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在全世界消灭了天花病。

中国的“人痘”法,传入欧洲后变为“牛痘”法,并于1805年回传入中国。不过因药品价格过高,这类医疗措施只能做重点示范,离全国普及尚远。

民国时期:1919年3月,北洋政府成立中央防疫处,地址在天坛。中国以前从无防疫的专门机构,疫苗全靠进口,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卫生防疫和血清疫苗生产研究专门机构。1928年,中央防疫处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

中央防疫处成立后,宗旨系以防疫为主,研制和生产各疫苗。民国政府在一些省市设置卫生试验所,从事疫苗生产。民国时生产疫苗的私人厂家不多。

新中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普种牛痘苗。1962年,卫生部发布《种痘办法》,1963年发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在广大城市对免疫对象按免疫程序进行四种疫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的适时接种,在农村则主要开展冬春季的突击接种。

1959年,在昆明成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主要研究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建国初期还曾有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后来被撤销。

1978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计划免疫的通知》,我国正式进入计划免疫的时代。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1990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1994年2月,浙江医学科学院由毛江森院士领导的团队研制成功的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甲型肝类减毒活疫苗”,已逐步向大批量生产发展,为控制甲肝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以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广泛流行,为有效应对疫情,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率先研制成功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应用该疫苗的国家。

2007年,卫生部下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将免疫规划疫苗扩展为14种,可预防15种传染病。在努力巩固计划免疫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预防接种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今年是我国实施免疫规划政策40周年,在历代免疫规划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免疫规划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由此可见,我国的疫苗事业发展已久,相信我国可以经受住新冠肺炎的严峻考验。



研究性课题:从历史角度看待新冠疫情

———疫苗与疫情

高二( 13)班张辰芸

     疾疫与人共生共存,以复杂而微妙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的演化。霍乱、天花、鼠疫……人与疾疫相互博弈而共同塑造了历史。纵观100年内爆发的大规模疫情很多是全球性的,比如1918年至1920年西班牙流感就是席卷全球的重大疫情,死亡人数千万;1957年至1958年的亚洲流感,死亡人数超过二百万;1957年至1958年的香港流感,死亡人数接近百万,1961年至1975年的第七次霍乱等,这几次疫情都是全球性传播、大面积感染、大规模死亡。

   历史上持续爆发的天花,导致的总体死亡人数远远超过鼠疫,死亡率高达25%。自宋代以来,中国社会采取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亚洲其他国家和阿拉伯医生也会此方法,18世纪前后人痘接种法传到欧洲,1796年英国人痘接种师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术,成为有效对付天花的无害疫苗,但当时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此疫苗的作用与重大意义,英国议会立法强制推行接种疫苗。疫苗接种的方法有效防治诸多传染病的爆发,20世纪之前危害社会与人群的斑疹伤寒、白喉等传染病得到控制。疫苗的首次出现,至今被认为是在1796年5月14日这一天,英国医生Jenner在一个小男孩的手臂上接种牛痘用来预防天花。 事实上这位Jenner医生把接种疫苗这一过程称之为vaccination,这个单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预防接种。在这之后法国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研究出了可以预防鸡霍乱的疫苗。这两位先驱对疫苗的研究,导致了现代免疫学的诞生。

  我国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始便迅速成立科研攻关组,第一时间就把疫苗研发纳入到五大攻关方向,予以定向优先支持,同时提前部署了与疫苗研发密切相关的动物模型研究。紧紧抓住五条技术方向,遴选8个优势团队,确定九项任务全力推进。在攻关组的协调下,相关部门早期介入,科研人员夜以继日、联合攻关,使研发的多个环节采用“并联”方式同步开展,在不降低标准、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以最大限度提高研发效率。

  截至目前,五大技术方向疫苗总体进展顺利,第一批确定的九项任务都已完成临床前研究(也就是动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的大部分工作,大部分研发团队4月份都能完成临床前研究,并逐步启动临床试验,有的团队进展更快。

    现实生活中,在没有疫情暴发的情况下,我们从拿到一个实验室可用的疫苗开始,一直到能够商用,这将是一个远大于一年的漫长的过程。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时间,科研人员争分夺秒,日夜奋战,就是在抢夺这些时间。所以,主动自我隔离,这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也是在为奋斗在一线的科研人员争取时间。其次得宽容得对待他人,不要歧视,最后还得对政府,对战胜疫情有信心。相信人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或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自己。

瘟疫可以对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也促使人们反思生命的价值,启发医学家探究致病原因,产生新型的学科,比如细菌学、流行病学的概念兴起、统计学调查方法的广泛应用、人口普查和疾病谱的出现。由霍乱而导致水资源的控制和水质量的监督管理、疾病研究的社会学取向等。瘟疫在人类历史重大转折节点上扮演的角色可参看前面回答。值得补充的是,SARS事件,不仅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预防与应对机制改革与完善,而且将医学史、公共卫生史和医学社会史的研究从一个隐性的研究领域,推到了学术研究的前台,成为一门显学,越来越多地受到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关注,开拓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



又一笔历史——疫苗与疫情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数千年历史,也是与疾病抗击的历史。中国,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题记

历史上瘟疫数不胜数,例如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曹操军队败于孙刘联军,其败之原因就在于瘟疫。《三国志》中说:“公止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兵还。”又如南宋后期抵抗蒙古军队的战争中,四川钓鱼城坚守达36年之久,令世人震惊。当时蒙古军队发生瘟疫,使得南宋军民获得喘息时机。再如明亡清兴之际,1641-1643年间爆发瘟疫,《崇祯实录》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这导致李自成农民军进攻时一触即溃。近代。1954-1955,石家庄爆发乙型脑炎,2003年SARS爆发,到如今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的又一次爆发,这些在此过程中的教训和经验值得我们深究。

在甲骨文的记载中“疾,亡入。”警告人们不要接近患有疾病的人。在出土的大片甲骨的殷墟中发现大量的完善下水道。在湖北云梦的秦简中记载了患麻风的病人进行安置的机构,汉代已有瘟疾流行时收容和医治的机构。秦汉时期中医药学逐渐成熟,形成理论及体系,而《黄帝内经》中有完整的疫病防止思想。在预防方面,华佗提出用屠苏酒,葛洪提出用老君神明散,后又有藿香正气散,唐宋应用香药预防疾病,明代流行焚烧苍术精华空气。2020年的新冠肺炎则采用75%的酒精及消毒水来防范病毒。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不断摸索与进步。而在防范措施方面也在不断完善,晋朝已在防疫过程中形成制度化的防疫措施,宋代尽快对染疫尸体进行处理和火化,清代宫廷中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定在隔离九日后亲人可探视,今天我们在家隔离14天,少出门戴口罩勤消毒。

在疫情阻击战中,医生和护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在疫情前线奋战,不顾生死不顾亲人只为再多救治一条生命。钟南山的团队日夜兼程只为研制出救治的药剂。东汉末年的张仲景细致辨别患伤寒者不同阶段的症状变化,提出相应治法。唐代孙思邈躬行实践,收治被社会歧视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患者600多人。清代罗汝兰进行了深入研究,毅然深入疫区反复观察疫情,选用解毒活血汤加减形成有效治法。

时代的不同促使防疫事业的新道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颁布各项法令健全卫生防疫体系。1961年基本消灭天花,2000年实现消灭骨髓灰质炎,1967年启动5·23项目研发新的抗疟药,屠呦呦在中药黄花蒿中发现并提取青蒿素。于今天,在短短几个月内研发出抗击疫情的药是我国科技水平的又一大进步。

中国,在疫情中不断探索与发现,于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中国历史上的疫情


今年的春节是不平凡的,因为我们遭到了不明病毒的袭击。但在历史上,我国也曾多次遭受疫情,最终都战胜了病魔。由此可见,以史为鉴,不失为一剂良药。

一.秦朝的疫情

瘟疫,是一种由细菌或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我国的史料中,对瘟疫早有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在《山海经》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能够带来瘟疫的异兽,也能找到能够去除瘟疫的异兽。

1.絜钩

《山海经》之《东山二经》中有一座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钩,见则其国多疫。”

意思是说,山中有一种鸟类,长得像野鸭子,却有老鼠的尾巴,擅长爬树,其名为絜钩,它出现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频繁发生瘟疫。

2.蜚

《山海经》之《东次四经》中有一座太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

意思是说,太山中有一种野兽,形貌像一般的牛,却长着白脑袋,长着一只眼睛和蛇一样的尾巴,名字叫蜚,它行经有水的地方,那里的水就干涸;行经有草的地方,那里的草就枯死;它只要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瘟疫。

3.跂踵

《山海经》之《中次十经》中有一座复州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见则其国大疫。”

意思是说,在复州山中,有一种鸟,长得类似普通的猫头鹰,却只有一只爪子,还有猪一样的尾巴,名为跂踵,这种鸟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发生大瘟疫。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其中西晋时期疫灾最为频繁,疫灾频度高达34.6%。夏季是疫灾流行的最主要的季节,约41%的疫灾发生在夏季。三国时期的疫灾重心在河南,西晋时期的疫灾重心在陕西与河南,东晋以后的疫灾重心在江苏。总体来看,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稠密、战争相对频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它们之间的淮河流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的主要流行区域。

三、唐宋时期

战乱频繁,每逢大战,必有大疫。三国时期,北方大疫,“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有人猜测,著名的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传染病。但中药却体现了强大的作用。

四、明代

疫病频繁,约有上千次以上,且死亡数量巨大。嘉靖、万历年间,北京经常发生大疫情,“京师饥且疫。”崇祯年间华北山西发生鼠疫,病者吐痰血即死,惨绝人寰,乃至“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葬者。”崇祯十六年疫情更是严重,至“死者数百万。”至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北京城已被鼠疫折磨了一年左右,以至于有人将明代灭亡和鼠疫联系起来。

五、新中国成立后

70年代:麻风病

80-90年代:艾滋病,乙肝,脑膜炎.开始盛行.尤其是乙肝发展最快.中国一亿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乙肝病毒,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接种脑膜炎疫苗的时候,多人共用一个针头注射疫苗.导致这些传染病爆发性的流行.

1968-1969,全球爆发香港流感H3N2

1996年,广东禽流感H5N1

1999年,香港H9N2

2002年-2003年,SARS病毒

2008年,手足口病

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

2009-2010,猪流感

2013年,中国上海H7N9,中国江西H10N8

2014年,广东登革热

2018年,中国江苏H7N4

2020新型冠状病毒

所以说,疫情来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信心,终会等来春暖花开,一切美好都将如期而至!



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

春节本是岁月静好,共盼团圆的日子,但是从12月初便开始在武汉等地区流行的肺炎疫情给正准备欢度新年的中国,以至于世界带来了21世纪20年代的第1场考验,在这其中湖北武汉首当其冲。

随着疫情越来越严峻,许多人回家的脚步,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断,更为严重的是湖北医疗资源极度稀缺,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资远远不够。1月23日武汉封城,次日湖北全境关闭,作为中国中部重要交通枢纽,这无疑让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武汉雪上加霜。封闭了城市并不等于放弃了武汉,隔离了病毒,不能隔离爱。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中,我们没有放弃我们的同胞,军队率先出击,在武汉先后建立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收治病患;各地医疗队紧跟其后,对口支援湖北各市。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湖北人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同样做出了牺牲,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展开部署,有条不紊的指挥着战斗;医生护士们奋战在一线,直面生死,与病魔较量;基层工作人员废寝忘食,坚决守护好抗击疫情的大后方;生产线上的工人们连夜开工,废寝忘食,源源不断的为打赢战争提供武器。整个中国都在为了战胜疫情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持续的低迷。但是,我认为此次疫情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这些。

冠状病毒自一月起陆陆续续在全世界各地爆发,就像是一次对于全世界所有国家政府的突击考试。在这次测试中,中国的成绩尤为优秀,其中原因甚至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并不存在执政党与在野党的问题。因此当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可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刀阔斧的进行防疫措施。隔离,封城,建医院,抽调各行业骨干力量支援疫区,这一切必要的措施我们可以做得流畅自如。我们可以抽调大量资源力量救治患者,可以为了阻止病毒扩散让中国经济停摆长达数月。与此同时,西方欧美国家有的为了经济利益丝毫不顾及人民安全与健康,仅仅将严重的病毒作为普通的流感宣传,误导群众;有的为了举办奥运会,大幅提高检测标准,这时许多人由轻症拖到病危,甚至直到去世也没有做过一次核酸检测。凡此种种,丑相百出。相比之下,中国虽然在防御初期存在漏洞,但是在之后的一系列举动便足以让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是真正把人民的健康利益放在心上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在盛世的时候,人民都是幸福的,只有在大事面前,我们才能看出各国政府心中的标准底线是什么?是利益数据?还是人民的生命和福祉?

污浊的泥土上会有绚丽的花朵,漆黑的夜空中会有璀璨的星光,此次战役虽然艰险,虽然让两千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我相信此次疫情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在21世纪崛起的伟大转折点。此役之后,中华民族崛起之路将更加宽敞。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开云平台网址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408号 电话:025-58802688

苏ICP备10228438号-2

管理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