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疫情防控九项制度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21/9/18 16:35:44 | 17513次浏览
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九项制度
第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自下而上的传染病疫情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传染病疫情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
二、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本班学生传染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三、班主任在每日晨午检和学生缺勤汇总中发现有疑似病例要及时报告校医(保健老师)及分管领导。同时将疑似病例送临时观察室隔离,自身做好防护措施。
四、校医(保健教师)接到疫情报告,核实清楚后立即上报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填写传染病情况报告表。书面上报学校传染病疫情,应反映疫情全过程(症状、人数、现况、涉及范围等),并经学校责任人签名(或学校盖章)。
三、学校各部门务必确保信息畅通。出现疑似传染病爆发时,校医(保健老师)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校长作为传染病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校医(保健老师)按照上级卫生和教育部门的具体要求,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五、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如有发现,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卫生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并要求其承担相应后果。
学校(盖章):
第二,晨午检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有效遏制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保障生命健康安全。根据教育局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晨午检制度。
1、班主任老师为各班级晨午检责任人,如班主任因事不在校,由配班完成晨午检。
2、晨午检时间为每天早自习、午自习时间,晨午检内容有:统计本班缺课学生的姓名,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缺课原因等,如因病缺课,要询问症状、是否就医、诊断结果等;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到校学生的身体及精神状况,发现有发热、咳嗽、咽痛、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症状的学生,及时通知要求家长带其就医。
3、晨午检后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并上报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家长不能及时到校带学生就医的,将学生送至临时观察室隔离。
4、班主任老师对病假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坚持追踪及电话随访制度,要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及时上报学校。同时做好学生和家长的说服工作,要求学生在家治疗休息,不得边上课边治疗,一般疾病康复后即可复课。普通发热学生需退热24小时,流感发热学生需退热48小时且无其他症状后方可到校复课。对确诊为传染性疾病要求返校上课的学生,必须持有疾控中心或社区卫生院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复课。对有关传染病或疑似症状者,与其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
5、告知学生每天早晨起床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测量体温。如有发热、出疹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应要求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不可在原因不明情况下带病到校。
6、学校卫生室(保健室)负责收集、整理每天的晨午检资料,对各班级报告来的有传染病疑似症状和体征的学生进行筛查,特殊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学校主管部门,对传染性疾病应当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告,不得缓报、瞒报、漏报。
7、班主任、年级组长、校医(保健老师)务必高度重视,如有晨午检不到位、报告不及时等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制度
为了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发生,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校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1、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做好登记,每天8:30前上报本班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2、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卫生室(保健室)。
3、卫生室(保健室)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校学生中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通知要求家长带其就医,并跟踪就医诊断情况。如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上报校医(保健老师),同时配合卫生室(保健室)开展相关的消毒隔离措施。
5、校医(保健老师)要对上报班级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6、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密切跟踪其健康状况,并做好登记工作。
7、校医(保健老师)对全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进行统计,并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8、传染病学生在隔离期满康复后需凭疾控中心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复课。
9、学校突然出现大量学生不明原因或疑似传染病缺课时,要及时上报教育部门和疾控中心。根据疾控中心的指导确定是否停课,并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盖章):
第四,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为了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发生,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特制定本校传染病复课证明制度。
一、本校师生因病缺课缺勤的,根据不同疾病按不同要求复课复工。
二、复课证明由师生家庭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疾控中心开具。
三、师生本人+医院就诊病例(或痊愈证明)+满隔离期+无症状,可以开具复课证明。
四、只认复课证明的病种(含书面注明的疑似病例):
手足口病(丙类)、流行性腮腺炎(丙类)、猩红热(乙类)\链球菌感染、水痘(非法定)或其他特定传染性疾病。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予(不需要)开具复课证明的病种:
1、流感:退烧后隔离2天,校医(保健老师)检查复课,无需证明。
2、诺如病毒感染(其他感染性腹泻):隔离3天+症状消失,校医(保健老师)检查复课,无需证明。
3、 疱症性咽峡炎:参照手足口隔离10天,凭病例+满隔离期+校医(保健老师)检查复课。
4、其他传染病:凭病历(痊愈证明)复课。
学校(盖章):
第五,健康管理制度
1.全体师生必须做到人人讲卫生,人人搞卫生,人人管卫生,树立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的新风尚。
2.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做好师生保健工作。
3.新生入学后,及时建立学生的健康卡片,每学年对学生进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做好学生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疾病防治的调查研究和资料统计积累工作。
4.重视做好教学卫生工作,定期检测各项教学环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做好防近、防病的宣传工作,定期地进行一些常见病、传染病和一般的卫生小常识的介绍,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切实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发病率。
6、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任科老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不拖堂,不占用体育课、大课间,保证学生正常的休息与运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或平均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广播操和课外活动的出勤情况、锻炼质量,由班主任协助检查、记载。
7.实行卫生检查评比,督促师生做好经常性的卫生清扫工作 。
8.个人卫生要做到定时作息,饭前便后洗手,勤换衣服、勤洗澡,勤剪指甲勤理发。不喝生水,不吃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吸烟,不用公共茶杯,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9、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健康宣教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利用现代传媒如微信,QQ,校园公众号等方式加强常见病、传染病健康知识普及。
10.积极开展“无烟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校园内禁止吸烟,开展禁烟、禁毒及健康促进知识的宣传教育。
学校(盖章):
第六,传染病防控中的健康教育制度
1.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师生的健康,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度。明确职责,严格执行各项传染病防控规定。
2. 领导小组每学期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尤其针对重点传染病如:水痘、流感、腮腺炎、艾滋病、结核病、诺如病毒感染等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健康教育工作力度。
3. 学校开足开好体育与健康课,上足课时。利用多学科渗透方式让学生及时了解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
4. 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微信、QQ、橱窗、黑板报、讲座、班会活动、升旗仪式、校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提升师生增强体质、防病抗病的意识。
5. 学校人群集中,相对空间不足,在传染病多发季节,面向家长群体加强宣传频次,争取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尽可能配合学校防控工作。
6. 有针对教职员工的宣传途径,如教师微信群,教工会议等,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
7. 教师需以身作则,主动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并根据情况结合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当有可预防某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的疫苗,且学校正处于疫区内,为防止更多师生被感染,更有效地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应急接种制度。
一、在特定的疫情下,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卫生疾控部门的专业指导下实施。
二、配合疾控部门做好应急接种前的摸低排查工作,向师生、家长宣传到位。
三、认真核实师生、家长上报的资料,对有接种史、过敏体征及患过该传染病的逐一排查,确保上报信息的准确性。
四、与卫生部门联系好应急接种的时间与地点,转告师生、家长的同时,告知在应急接种时应该注意的禁忌症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五、在师生应急接种后,主动了解接种后的身体状况,如发现不适,及时与卫生部门联系,确保应急接种后的安全。
六、应急接种后,及时记录参与应急接种的师生名单,做好档案资料的统计工作。
学校(盖章):
第八,通风消毒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为了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学校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图书馆等场所实行定时通风消毒制度。
一、开窗通风
1、按照《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规定,教室、图书室等学习场所每天需要通风与换气。
2、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温暖天气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在课前、大课间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每次换气的持续时间视室外温度而定,室外温度为5-10℃时,每次5分钟;室外温度0-5℃,每次4分钟;室外温度零下5-0℃,每次3分钟;室外温度低于零下5℃,每次2分钟。开窗面积应达到2㎡以上。每天保持通风2小时以上,其他教学用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厕所安装排气设备,24小时保持通风与换气。
3、各班级确定一名学生,负责每天的开窗通风。专用教室由任课教师负责。学校应每天对各教室、办公室及功能教室开窗通风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纳入考核评比中。鼓励学生课间休息到户外活动,并充分利用教室空闲如体育课,到专用教室上课等时间加强教室通风。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配合适当消毒方式,增加通风换气次数和时间。
二、清洁消毒
1、加强教室、环境卫生的打扫、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2、楼道、厕所、报告厅、会议室、多功能室由保洁人员每日清洁。每日进行不扬尘的湿式清扫;拖把、抹布洁污分区使用,勤洗勤换。
3、校内一旦发生传染病或疑似病例,所在教室、办公室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小时,必要时使用5%含氯消毒液彻底对地面、桌面、门把手等可以触摸的地方进行擦拭消毒。
4、如发生多例传染病病例或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间,每日清洁后,进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重点消毒。疫情期间,根据人流量,可以提高消毒频次。如门把手、楼梯扶手、公用电脑显示屏及键盘、电话、办公桌、课桌、体育器材等。
5、使用紫外线消毒时,室内不能留人;采用化学消毒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使用前阅读说明书,按要求配置消毒液。化学消毒剂不能混合使用,并妥善保管。
6、每次消毒后要做好消毒记录。饮用水设备及餐具另制定消毒制度。
第九,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为了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积极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活动,创建净化、美化、绿化的教学环境,特制定以下卫生管理制度。
一、全校环境卫生实行责任区域管理,由各班包干落实,各班级所管辖区域卫生,接受主管卫生的老师和值日学生的监督。
二、各班要建立一天两保洁,一周一大扫除制度,要求做到:课桌椅、讲台、门窗、玻璃、墙面、地面清洁,做到无灰尘,无污渍、无痰渍。桌椅排列整齐,做到湿扫湿抹,防止灰尘飞扬。
三、包干区,每天进行全面清理,要求做到:墙面无污渍、地面无纸屑、无落叶、无杂草、无痰渍。
四、各班级、各部门均应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五、总务后勤加强校内所有下水道、水池、垃圾桶、厕所等处的清洁管理,消灭校园卫生死角。厕所每天上下午各打扫一遍,同时防止蚊蝇孳生。
六、各办公室和专用教室要保持整洁、干净,作业簿和教学用具安置合理,物品摆放整齐。
七、坚持每天清洁、每天检查,值周组将检查情况及时进行汇总,作为学校对班级进行考核依据之一。
学校(盖章):